构建积极健康向善的活力老龄社会——李斌在第二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这次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以“构建积极健康向善的活力老龄社会”为主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老龄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对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和战略全局,深化人口领域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1917年,李大钊先生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青年与老人》,其中写道“盖社会之优美境地,必由青春与白发二种之质色性能缀配匀称,始能显著而呈鲜明壮丽之观”。可见,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在20世纪初就认识到,青年人和老年人都是社会构成的主体,都是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积极、幸福、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是青年和老人相得益彰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于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64亿人,同期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8.7%。据有关方面预测,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比超过30%,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老年人口的峰值。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
挑战虽然严峻,但机遇并存。我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重大部署,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作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战略谋划,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具备相对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三是人力资本比较充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四是具有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养老孝老敬老、重视家庭伦理亲情、崇尚和谐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为动员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良好的道德伦理基础。五是兼具后发优势。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可以充分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统筹考虑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系统施策。
二、深刻认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立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维护国家人口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考量。确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国家战略,加强及早应对、综合应对、科学应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保持代际和谐与社会活力,维护国家人口安全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防范和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风险。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变量。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的形势下,通过实施积极老龄政策,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冲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养老、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让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三、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工程。要坚持党总揽全局,积极应对,加强顶层设计,凝聚全社会共识,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创新引领,开放合作,推动落实好以下重要举措。
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物质资本和财富储备。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归根到底仍要依靠发展。要面向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结构变化、需求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消费和投资协调均衡,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加快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是发挥人力资源潜能,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切实减轻家庭后顾之忧,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新增劳动力供给质量,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加快培养养老护理员队伍,壮大老龄产业从业队伍,加快培养为老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
三是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引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展老有所学的普惠性老年教育事业,满足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的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加强协同,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老年功能辅助和康复训练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制定科学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智能化的新型老年用品,补齐优质老年用品供给的短板。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创新,以智慧医疗推进健康服务便捷化。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使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更方便、更安全。
五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把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纳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品德建设,纳入村规民约,推动形成孝亲敬老的社会风气。在家庭树立孝亲敬老的好家风,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加快老年人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社会参与等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一直十分关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十三届政协以来,我们先后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完善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等问题开展协商议政。今年7月,全国政协组织召开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专题协商会,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协商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积极履职建言的责任担当。人民政协将发挥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持续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宣传政策、凝聚共识,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人口老龄化是现实,也是未来。我们要着眼新时代、立足新国情、共商新对策,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积极、健康、向善的活力老龄社会,共同努力谱写老龄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