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亚洲人口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人口健康与公共管理会议成功召开
为促进亚洲发展中国家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学术交流,展示学术成果,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发展研究,并进一步推动各自国家的发展,第二届亚洲人口与发展——人口健康公共管理国际研讨会于2019年6月7日至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口所、云南大学人口所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承办。来自美国、加拿大、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越南等9个国家40所大学、机构的7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米红教授主持、人发中心、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孟加拉综合研究国际网络组织(Netinsearch)以及人口基金代表致辞。
同时,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共同倡议的“一带一路人口研究联盟”在刘鸿雁副主任的主持下举行了揭牌仪式。期望通过研究联盟,在次区域和区域层面推进国际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并围绕“一带一路”开展更多学术活动。
本次会议内容涵盖生育、死亡、老龄化、婚姻家庭、健康、贫困、迁移、性别、公共政策和治理、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发言、讨论与点评等互动加深了不同国家研究学者之间的了解。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刘鸿雁副主任在开幕式致辞时强调,亚洲正在经历快速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大规模城市化等一系列挑战,这就要求亚洲各个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此次会议恰逢其时,它为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人口和发展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能够定期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交流,促进相互学习。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洪腾先生在致辞时谈到,与中国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的四十年中,恰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并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时期,这一前所未有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联合国人口基金感到自豪的是,人口基金在中国的人口数据收集、分析和研究、人口和发展规划领域的能力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CPDRC)就是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支持下建立的,他们不仅发展成为为政府提供优质政策咨询的国家顶级研究中心,而且还尽其所能地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在人口数据和分析、政策研究以及人口与发展规划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人口数据实验部副研究员张翠玲与维特根斯坦中心高级研究员托马斯·索博特卡合作的“中国快速趋于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性别与青少年”专题做了发言。该研究通过行政管理和生命登记数据等多元数据分析,概要梳理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过去三十年的历史转变,尤其展现了近十五年以来的快速下降和大多数性别失常地域在性别比治理方面取得的较大成绩,并突出了孩次差异以及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对整体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的贡献。
人口研究部邹艳辉在“生殖健康”专题做了“中国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求的现状、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的发言,该发言通过对国际上“未满足的需求”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的梳理,及对国内历次生育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展示了我国近三十年来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未满足的情况,并通过对未满足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生殖健康服务质量及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需要重点关注的建议。
战略研究部黄匡时副研究员在“人口与发展”专题做了题为“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报告,基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对人口负增长国家的人口经济特征进行了历史人口学分析,发现,既有先进入高收入国家后再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也有先进入人口负增长后再进入高收入的国家,而且人口进入负增长后,很多国家也可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在总结“人口决定论”和“人口无关论”的基础上提出“人口机会论”,“人口机会论”将人口要素视为经济发展的机会性资源,人口要素在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不同。
国际合作部汤梦君部长在闭幕式环节致辞,对会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强调了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心的职责定位,尤其是南南卓越中心的建设及在该领域做出的贡献。并建议今后的会议可在中国与亚洲发展中国家轮流召开。